交通气象站作为保障道路交通安全、提升交通运营效率的重要设施,肩负着实时感知交通沿线气象状况的重任。其监测指标涵盖多个维度,为交通管理部门、驾驶员及相关从业者提供关键决策依据。
气象要素指标
温度:交通气象站精准测量空气温度,无论是高温引发的路面软化、车辆爆胎风险,还是低温导致的道路结冰、车辆机械故障隐患,温度数据都是提前预警与防范的关键。例如在冬季,当温度接近冰点,交通管理部门可提前部署融雪剂喷洒作业,预防道路结冰。
湿度:空气湿度监测至关重要,高湿度环境易引发道路湿滑,降低轮胎与路面摩擦力,增加车辆制动距离。同时,在一些精密仪器设备集中的交通设施区域,如智能交通信号系统处,过高湿度可能导致设备短路故障,影响交通正常运行。
气压:气压变化虽不易察觉,却与天气系统的演变紧密相连。突然的气压下降,往往预示着恶劣天气即将来袭,像暴风雨、台风等,交通气象站捕捉到这类气压波动,能为交通运营提前做好应对极端天气的准备。
降水相关指标
降雨量:通过雨量传感器,交通气象站实时统计降雨量。强降雨会造成路面积水,严重时引发洪涝灾害,阻断交通。在城市交通中,降雨量数据帮助排水部门合理调度排水设施,防止城市内涝影响交通;在山区公路,能提前预警泥石流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风险。
降水类型:区分降雨、降雪、雨夹雪等降水类型意义重大。不同降水类型对交通的影响截然不同,降雪会直接导致道路积雪,影响车辆行驶,需要及时启动除雪设备;雨夹雪则可能在路面形成冰层,增加道路养护与交通疏导难度,准确判断降水类型有助于采取针对性措施。
风况指标
风速:风速大小直接关乎行车安全,特别是在桥梁、隧道出入口、山区风口等路段,强风易使车辆行驶不稳定,甚至发生侧翻事故。大型货车、客车等受风阻影响较大的车辆,在强风天气下行驶风险剧增,交通气象站的风速数据能为这些车辆的通行管理提供依据。
风向:风向信息同样关键,侧风对车辆行驶方向的干扰不容小觑,尤其是在高速公路行驶时,突然的侧风可能使驾驶员操作失控。通过监测风向,交通部门可在易受侧风影响的路段设置警示标识,提醒驾驶员谨慎驾驶。
能见度指标
能见度是影响交通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,尤其在大雾、暴雨、沙尘等天气条件下。低能见度严重限制驾驶员视线,增加追尾、碰撞等交通事故发生概率。交通气象站利用光学散射等原理测量能见度,当能见度低于一定阈值,交通管理部门可采取限速、封闭道路等措施,保障交通安全。
路面状况指标
路面温度:路面温度影响道路材料性能与车辆轮胎附着性。高温时,沥青路面可能出现软化、车辙现象,影响行车舒适性与安全性;低温时,路面易结冰,降低轮胎摩擦力。实时掌握路面温度,有助于养护部门合理安排养护作业,如在高温时段加强路面巡查,低温时提前准备融冰除雪物资。
路面干湿状况:监测路面是干燥、潮湿还是积水,直接关系到车辆制动效果。潮湿或积水路面会使轮胎与路面间形成水膜,引发 “水滑” 现象,导致车辆失控。交通气象站反馈的路面干湿信息,能让驾驶员提前调整车速、保持安全车距,同时为交通管理部门判断路况、实施交通管制提供支持。

本文地址:
http://www.jtqxz.com/technology/1523.html